close
html模版






標題

地震是怎麼發生的?


問題


地震怎麼發生的為啥會引起大海嘯強度又是怎麼算的謝囉


最佳解答


一、引言 地震,人們稱為群災之首,為何人會這樣說呢?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大自然災害,包括雪崩、山泥傾瀉、海嘯等。這些次生災害都會在地震發生後出現,使災區雪上加霜。地震,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大自然災害,只在一瞬間的時間內,將整個城市的建築物夷為平地,將整個繁榮的城市變成廢墟,將整個人口眾多的城市變得荒涼,蕭條,這都不是其他天然災害所比擬的。好像在本年9月21日,台灣發生了一宗黎克特制7.7級的大地震(原本估計為黎克特制7.3級,但在9月22日修訂為7.7級),死傷人數高達萬多人,多幢大廈倒塌,公路斷裂,人們無家可歸,經濟損失數以十億元計,由此可見地震的破壞力。雖然地震極具破壞力,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不會坐以待弊的,人類在本世紀內不斷研究預報地震的工作,尤其中國在本世紀才進行研究預報地震的工作,但已經取得重大性的突破。俗語有云:“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”,我們如要成功地預報地震,我們必先了解地震的成因,方可“對症下藥”。 二、地震的成因 我們要了解地震的成因,必先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的構造。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略微有點扁的圓球,它的半徑平均長約6371公里,從赤道到地球中心的距離平均6378.4公里,比從兩極到地球中心要長21.5公里左右。地球裡面的情況很複雜,根據那物質狀況的不同,可以劃分許多圈層,總起來看,常歸納為地殼、地幔、地核三個部份。 地殼是岩石構成的,平均厚約33公里。大洋底下的地殼最薄,一般不到10公里,大陸(包括大陸架)這部分地殼較厚,高山區最厚,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測得為70公里左右的厚度。具體分析起來,地殼還可以大體上分為上下兩層,下層主要為玄武岩,一般厚約10公里以內,大陸和大洋底下都有,是一個遍佈全球的圈層。上層主要為花崗岩,是構成大陸的主體,在山區可以相當厚,達到10公里以上,在另一些地區則比較薄,大洋底下更缺少了這一層,地殼的表面還常為泥沙礫石等鬆散堆積物及這些堆積岩所掩蓋,一般很薄,在海底還不到一公里厚,但在高山區也可以很厚,如喜馬拉雅山就有厚達10公里以上的沉積岩。 在地幔上部也有一層岩石,可以用橄欖岩作為它們的代表。這個橄欖岩層之下的地幔物質,溫度很高,具有塑性,可以在力的長期作用下以一種半黏性流動的形式,綬慢改變形狀。 地幔之下的地核,其外部表現出液體的某些性質,在內部則還可能存在一個半徑為1000公里的固體的內核。 把地殼和地幔上部的橄欖岩層合起來計算,總共厚度剛剛接近100公里。這個岩石構成的圈層和整個地球比起來,只不過是薄薄一層表皮,但地震主要就是在其中發生。 絕大多數地震發生在地球最剛硬的部分 — 地殼和地幔上部邊緣的岩石層裡面,那裡的岩石在力(地應力)的作用下發生破裂,這個破裂處就成為震源,震動就在這裡開始。 剛硬的石為什麼也會破裂呢? 首先,正因為它是剛硬的,所以才會破裂。如果它像生麵團那樣有很好的塑性,就不容易破裂了。如果是液體,更無所謂破裂。絕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地下70公里以內,特別集中在地下5至20公里上下,這不是偶然的。因為在地下較深的地方,溫度高,壓力大,在長期緩慢的力的作用下,雖是堅硬的岩石也具有一定的塑性,就不那麼容易破裂。 岩石具有受力後發生破裂的性質,這是它會破裂的根據,但還得有力作用於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。在地下,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力的作用,產生多種類形的破裂,但最主要的作用是地殼運動。 在地殼運動的過程中,地殼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擠壓、拉伸、旋扭等力的作用,在那些構造比較脆弱的處所,就容易破裂,引起斷裂變動。這種變動成為地震的主要原因。全世界90%以上的地震,就是由於地殼的斷裂變動造成的,這類地震稱為構造地震。現在我們要預報預防的,主要就是這種構造地震。此外,火山爆發、洞穴坍塌等也可以造成地震,但數量都很少,規模也很小。


其他答案


地震是兩塊板塊擠壓而發生地震我國把地震分為1到7級地震發生原因:因為海浬ㄉ板塊擠壓造成陸地搖晃引起大海嘯:因為板塊太列ㄉ震動會影響到海強度怎ㄇ算我雖然不知道但ㄊ應該有一定ㄉ標準參考資料:自己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51030000014KK05134

D33B90058C8D970D
arrow
arrow

    f53wz04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